有關身高的奧秘
?
2023年12月5日,河北省樂亭縣一家餐飲企業的員工為學生午餐配餐
?
遺傳保持了人種的相對穩定性,變異是人類進化產生新優的源泉,遺傳和變異這兩個遺傳現象中不可分離的兩個方面,都與后天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文/王林
編輯/吳美娜
這個冬季,“冰雪之城”哈爾濱一躍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旅游“網紅”城市。預訂前往哈爾濱旅游的國內南方游客訂單量猛增,伴隨這個熱潮,“南方小土豆”這一可愛昵稱火爆網絡平臺,堪稱2024年開年最火的網絡熱詞,成了東北人形容南方游客活潑可愛的網絡新梗。這一有趣的、帶有善意調侃的稱謂,也讓人察覺到生活在中國北方和南方的人們存在平均身高上的差異。
在全世界范圍內,身高其實都是非常有料有趣的話題。究竟有哪些因素影響了身高?中外有無數相關領域人士進行了長期的研究。
長骨生長是關鍵
了解身高問題,首先需要了解骨骼的生長發育情況。從人體形態學角度說,身高是由骨骼的生長決定的,尤其是長骨(呈長柱狀者,如股骨、脛骨等)的生長情況。長骨由骨干、骨骺和干骺端構成,骨干和干骺端之間有一層軟骨,在生長發育期,軟骨會不斷增生骨化,來使長骨變長,從而使人體增高。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人體骨骼生長從胎兒期就已經開始,到青春期末期,長骨的生長速度會逐漸減慢,一般到成年后骨骺線完全閉合,身高也停止增長。
因此,在人體生長過程中,只要骨骺線沒有完全閉合,即使已經成年,也仍保有一定的長高機會。醫學研究證明,在長骨的骨骺線閉合前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可促使骨骼更好地發育增長,有助于人體增高。
這些因素影響身高
綜合中外大量醫學研究和觀察,可以歸納出人體身高與以下因素有關。
其一,遺傳。父母親的身高在孩子最終身高中所起的作用占到約70%,剩余的30%左右受環境因素影響。
遺傳因素影響的身高在醫學上叫做靶身高。靶身高的計算公式為:男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4(厘米),女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4(厘米)。
另外,一些染色體異常疾病如唐氏綜合征(21-三體綜合征)、性腺發育障礙癥(Turner綜合征)等也會影響人體身高的增長,導致身材矮小。
其二,生長激素。假若人體生長激素缺乏,如垂體性侏儒癥人群,就會導致身材矮小。從生理學角度講,生長激素是人體腦垂體前葉分泌的一種肽類激素,通過腦垂體前葉和下丘腦的調節來維持人體生長激素的變化。其主要生理作用是促進細胞分裂增殖、蛋白質合成,加速營養物質的吸收,促進脂肪、礦物質新陳代謝,從而促進人體器官、骨骼的生長發育。
年齡較小的孩子在正常骨骼骨骺沒有閉合情況下,使用生長激素可以促進身高繼續增長。生長激素分泌呈脈沖式節律,每1~4小時出現一次脈沖峰,人在睡眠時激素分泌明顯增加,在入睡后1小時左右人體血液中生長激素濃度達到高峰,所以保證充足的睡眠對于人體長高非常有幫助。
此外,游泳、跑步和跳繩等有氧運動對于兒童身高的影響也很明顯,如,因為運動可促進生長激素在夜晚分泌增加,還可增進食欲,讓人體吸收更多的營養物質。
其三,地域。不同地域經緯度不同,氣候溫度和生長環境也不同。就中國而言,北方緯度較高,陽光較強,紫外線輻射較大,而紫外線能促進并誘發骨骼生長發育。此外,北方氣候相對寒冷,寒冷可刺激人體生長激素分泌,進而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南方雨季陰天較多,空氣濕潤,霧氣較大,人體接受陽光輻射相對北方較少。這些不同的地域環境特點,是北方人平均身高高于南方人的原因之一。
其四,人種。世界上人種大致分為黃色亞洲人種、黑色非洲人種和白色歐美洲人種等,不同人種在身高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綜合多方發布的全球各地人口身高數據統計,亞洲黃種人一般身材較為嬌小,身高相對較矮;非洲黑種人普遍擁有較高的平均身高;歐美洲白種人的身高居于中間水平。
這種身高差異主要由人種基因所決定,人種特征對身高的影響主要通過基因遺傳方式實現。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身高大約50%至80%是由基因決定的,因此不同人種所攜帶的基因組合會直接影響其身高。
此外,飲食和營養,也對身高有一定影響。營養物質特別是蛋白質、鋅鈣鐵元素、維生素D等,是身體發育長高的重要原料。其中蛋白質是人體骨骼的重要組成部分,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少年兒童每天需補充100克蛋白質,為骨骼生長提供營養。蛋白質可促進骨細胞的分裂和再生,有利于長骨的生長從而長高。
內分泌代謝疾病等引起的生長落后,也會影響身高。如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性早熟、皮質醇增多癥、黏多糖病、糖原累積病、營養不良及其他慢性疾病等,均可導致人體生長發育延遲,最終身材矮小。
當然,世界上萬事萬物都不是絕對的,就拿人體身高與父母的身高遺傳之間的關系來說,遺傳因素是相對的和保守的,而變異是絕對的和發展的。遺傳保持了人種的相對穩定性,變異是人類進化產生新優的源泉,遺傳和變異這兩個遺傳現象中不可分離的方面,都與后天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作者系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湖北省科普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