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9月25日電? 題:多米尼加音樂人陳杰:我幸運能生活在香港
新華社記者 陸蕓
“我們一起唱好不好啊?”視頻里,一位穿著T恤、戴著太陽鏡的拉丁裔樂手坐在鍵盤前,用熟練的粵語邀請網友與他一起合唱。
這是多米尼加音樂人克里斯·波朗科在香港第五波疫情期間制作的系列短視頻開場白。通過邀請網友合唱港人耳熟能詳的粵語歌,他希望為他們帶去一絲心靈的慰藉。
視頻很快傳播開來,短短3個月內,波朗科擁有了8萬多名粉絲。香港歌迷更喜歡叫他的中文名字:陳杰。
比起成為一名“網紅”,更讓這名44歲的音樂人興奮的是,網友的歌聲里充滿了積極的能量。“香港需要我通過音樂傳遞這份正能量。香港張開雙臂擁抱了我,我也想用音樂把正能量帶給所有香港人。”陳杰說。
與香港結緣
2000年,陳杰搭上人生中第一趟國際航班,離開了生活20多年的加勒比海島國前往香港。一名法國雇主看中了他的音樂才華,邀請他到香港海洋公園工作。
一下飛機,陳杰就感到與這片土地奇妙的聯結。
“很難解釋是什么原因,但我立刻愛上了這座城市。我有一種感覺,這里就是我的家。”陳杰回憶。
在海洋公園,陳杰負責在海豚表演開場前演奏拉丁音樂,活躍現場氣氛。他的音樂總能帶來歡笑。
“拉丁音樂非常高亢、有趣、互動性強,海洋公園則有一種熱帶的感覺。它們之間契合度很高。”陳杰說。
香港人勤奮進取的精神也與一向閑不住的陳杰一拍即合。與海洋公園合約結束后,他決定留在香港。
2010年,經朋友介紹,陳杰成為陳奕迅世界巡回演唱會DUO團隊的打擊樂手。跟隨樂隊,他在內地20多個城市演出,嘗遍了各地的夜市小吃,普通話也越來越流利。
對陳杰來講,香港是家,而DUO團隊就像家人一樣。“我們感情非常深。比起他們,音樂甚至都成了次要的東西。”他說。
用音樂傳遞希望
作為一名藝術家,陳杰天生敏感,情緒豐富。在演奏傷感的情歌時,他的眉尾會向下傾斜,露出悲傷的表情。當歌迷對他的音樂產生共鳴時,他的臉上會浮現出掩飾不住的興奮。
標志性的太陽鏡已經成為他公眾形象的一部分。在這副眼鏡背后,隱藏著太多喜怒哀樂。
最初在香港的幾年,他經歷了職業生涯的低潮期。辭去在香港的第二份工作后,他待業在家,一度難以支付房租。
“我媽媽打電話給我說,兒子,要不咱們回家吧。我說不行,我感到我屬于這里。”陳杰說。
音樂成了治愈傷痛的良藥。那段艱難的時光里,陳杰白天寫歌,晚上在電視上觀看粵劇。奇妙的是,粵劇給他帶去了平靜和力量。
“我想我上輩子也許是個中國人。”他笑著說,“我把用音樂給人們帶來快樂作為我的使命,這比僅僅獲得掌聲和薪水更重要。這個世界需要積極的信息。”
在社交媒體上走紅后,網友的評論蜂擁而至,陳杰會認真回復每一條留言。其中有一名網友的評論特別令他動容。
“我至少20年都沒有唱歌了,其實我一直都很喜歡音樂。看到你的視頻,我又開始唱歌了。”這名網友寫道。
“我很高興,不僅僅是因為我們能一起歌唱。重要的是,人們能夠與世界分享他們的歌聲。”陳杰說。
為港樂注入活力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音樂的風潮席卷全國,粵語歌成為許多人的青春記憶。
在陳杰看來,粵劇、粵語歌都是這座城市珍貴的文化財富,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傳承和創新粵語歌曲,讓它們繼續傳唱。
“我希望我們的子孫后代聽到這些歌的時候,會發自內心地感到音樂原來可以這么美妙。”他說。
語言雖不同,音樂卻共通。2018年,陳杰為陳奕迅演唱的《龍舌蘭》作曲,歌曲融入拉丁元素,帶有上世紀90年代的流行曲風,讓一些歌迷感嘆回到了粵語歌的黃金年代。
陳杰認為,粵語流行音樂和拉丁音樂有很多共同點。
“當談到拉丁音樂時,人們通常會想到快節奏的歌曲。其實拉丁音樂有很多不同的風格。它也可能節奏很慢,這與粵語流行音樂非常相似。”他說著,哼唱起了一首西班牙語經典曲目。
今年8月,陳杰發行了第一首由他作曲和演唱的粵語歌曲《說不出的對不起》。歌曲在社交平臺發布后,歌迷們用中文、英文和西班牙文給陳杰留言:“太好聽了。謝謝你。”
在陳杰看來,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為音樂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音樂產業發展環境。這里有很多人才,有太多能帶給世界的東西。”
從22年前來到香港,陳杰就從未想過離開。因為音樂,他與這座城市相遇、相知、相守;通過音樂,他希望傳遞快樂、傳播價值、傳承文化。
“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我會來到這里,愛上這座偉大的城市。”陳杰在《生活在香港多幸運》中唱道。歌曲的MV中,他摘下了太陽鏡,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我很高興、很幸運能生活在這里。”他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