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6月19日電(記者鄭天虹、楊淑馨)珠江之畔,潮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三年多來,大灣區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港澳高校踴躍在廣東設立辦學機構,吹響了合作辦學的“集結號”。
位于廣州南沙、正在籌建中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計劃于今年9月開學。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合作辦學的重要項目,這所新大學將在香港科技大學這一金字招牌下,秉承“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的辦學框架,走出一條兩地攜手的創新探索道路。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籌)校長倪明選介紹,在此框架下,兩校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相互支撐、深度互動,將構建一個靈活、互補、學科不重疊的全新學術架構。學生除可跨校選擇導師、修讀課程外,亦可共享實驗室及科研設施。
“我們要培養適應未來科技產業和社會發展的高端人才,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展。”倪明選說。
發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高質量的教育是前提要件。粵港澳合作辦學無疑是大灣區教育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一步,是大灣區打造國際教育示范區的重要舉措。
此前印發的《廣東省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新建3-5所粵港澳合作辦學機構,新設3-5所不具法人性質的合作辦學機構和聯合研究院。
當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已扎根內地并快速發展,香港城市大學在東莞、香港理工大學在佛山、香港都會大學在肇慶、香港大學在深圳的合作辦學項目正在建設或在籌備建設當中。
港澳高校赴粵辦學,將港澳優質教育資源“引進來”,有效拓寬了內地學子的求學渠道,也成為撬動內地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支點,為內地高等教育注入新活力。
2020年,香港城市大學與東莞市人民政府、東莞理工學院正式簽署合作協議。東莞理工學院國際交流處副處長王謙表示,與港城大合作共建新的大學,打開了兩地科學研究交流、師生互動的良好局面。港城大在高等教育領域優勢突出,將港城大的優勢學科、先進的教學理念等引入互通,對當地高水平大學建設起到引領作用。
深化合作辦學使得港澳和廣東實現優勢互補,背靠內地的產業資源和政策支持,港澳高校也借力提升自身的辦學水平。“粵港澳大灣區與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區域與政策支持賦予這所大學得天獨厚的優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說。
除了在建設和辦學上為來粵的港澳高校給予多重保障以外,內地完備的產業集群為港澳高校實現技術賦能產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補足以往港澳高校發展的短板。“實現知識轉化是關鍵,學界應當和產業界緊密結合。”倪明選說。
面向未來,在合作辦學外,粵港澳高校合建實驗室、粵港澳高校聯合培養人才、大灣區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學習成果認定等教育融合的步伐將繼續走深走實,進一步促進大灣區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