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10月4日電 題:發揮獨特優勢 加快“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專訪福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郭寧寧
新華社記者李慧穎、董建國
福建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
福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郭寧寧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福建始終牢記囑托,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充分發揮獨特優勢,發揚愛拼會贏、敢為人先的優秀傳統,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積極擔當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福建區位優勢突出,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著銜接貫通東南沿海大動脈的重要作用,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重要通道。
圍繞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福建組織實施“絲路海運”“絲路飛翔”“數字絲路”等一批標志性工程,初步構建起海陸空網“四位一體”大通道。
在海上,持續提升“絲路海運”,全球已有317家企業和機構加入“絲路海運”聯盟,聯通43個國家和地區的131座港口,“絲路海運”已經成為全球業界共商港航合作、共建絲路通道、共享經貿繁榮的重要平臺;
在陸上,加密開行中歐班列,實施海鐵聯運、多式聯運,實現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
在空中,扎實建設“絲路飛翔”,打造福州、廈門兩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門戶樞紐機場等一批重大互聯互通項目,已開通國際航線85條,通達全球主要城市;
在網上,積極賦能“數字絲路”,發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系列遙感衛星,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衛星數據服務中心,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供海洋測繪等相關服務。
經貿合作不斷擴大
十年來,福建通過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資源互補、貿易互通、產業互促,實現了聯動發展、共襄繁榮。
福建引進了中沙古雷乙烯等優質產業項目,有效帶動省內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業等重點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十年來,福建累計對95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投資項目近1400個,一大批福建企業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實現了產業鏈全球布局。十年來,福建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進出口總額約4.4萬億元,去年福建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貿易7351億元,比2012年增長了142%。
福建近1600萬海外鄉親遍布世界各地,其中約80%集中在東南亞。福建把東南亞作為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的重點區域,目前東盟已經成為福建最大的貿易伙伴、第二大對外投資目的地和重要的外商投資來源地。
今年1月,中印尼、中菲“兩國雙園”獲國務院批復,分別在福州和漳州加快建設,著力推動“兩國雙園”設施互通、政策互惠、產業互聯、貿易互促,旨在搭建產業高效協同的新平臺,探索國際產能合作的新模式,打造“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創新發展的新高地。目前,中印尼“兩國雙園”中方園區已進駐商貿企業620家,投資項目66個,福建企業在印尼園區布局36個投資產業項目。
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省份,福建還擁有經濟特區、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海絲中央法務區”、金磚創新基地等制度型開放載體。十年來,福建充分發揮這些平臺集成化、系統性的開放優勢,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在產業投資、跨境電商、商事服務、科技創新、能源資源等重要領域開展更加廣泛深入的合作,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民心相通持續增進
“一株草,萬里情。”20多年前,來自福建的菌草技術開啟“全球之旅”,沿途播撒下友誼的種子,為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脫貧致富提供了中國智慧,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民相親,心相通。福建“海絲”文化底蘊深厚,借助海外閩籍鄉親的力量,積極與共建國家和地區分享數字福建、海洋強省、生態省建設、擺脫貧困等福建經驗,促進文化認同和民心相通,福建“朋友圈”越來越大,已經與相關國家建立了124對友城關系。
下一步,福建將暢通“大通道”,完善“陸海空天網”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貫通南北、聯接東西、通江達海、聯通全球;搭建“大平臺”,用足用好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等開放載體,持續吸引國內外各類資源要素在福建集聚,促進雙向投資貿易,共享絲路繁榮;塑造“大品牌”,持續推進“絲路海運”“兩國雙園”“海絲中央法務區”等旗艦工程,打造更多具有福建特色的國際合作品牌。
郭寧寧說,新時代新征程上,福建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論述精神,全面提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能級,充分發揮核心區先行示范作用,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在共建“一帶一路”中進一步彰顯福建的擔當作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福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