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設計:潘紅宇?
新華社北京5月16日電 題:堅定信心 攻堅克難——當前中國經濟走勢觀察
新華社記者安蓓、申鋮、魏玉坤
16日發布的前4個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受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國內疫情沖擊明顯的超預期影響,經濟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壓力和挑戰下,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走勢?
4月經濟運行受較大沖擊 短期波動不改長期向好大勢
“前一段時間由于冷空氣來臨,北京出現降溫。但短期的氣溫變化,改變不了天氣總體回暖的態勢。”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用一段比喻形容當下遭遇“倒春寒”的中國經濟。
受疫情點多、面廣、頻發的影響,當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更為突出。付凌暉表示,4月主要指標顯示,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沖擊。
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2.9%,服務業生產指數下降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11.1%,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微增0.1%,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升至6.1%,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比3月份上升0.6個百分點;前4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8%,比一季度回落2.5個百分點。
“這種沖擊影響是階段性的、暫時的。隨著各地區各部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效應逐步顯現,預計我國經濟將很快回歸正常軌道。”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說。
上汽臨港乘用車工廠工人在總裝車間工作(4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 攝
付凌暉從五個方面總結中國經濟應對挑戰的基礎和底氣——
“經濟體量可觀,抗風險沖擊韌性強”“基礎產業支撐有力,供給保障能力強大”“市場保供穩價有效,社會大局總體穩定”“轉型升級態勢未變,新動能繼續成長壯大”“宏觀政策調節加大,經濟運行有望加快改善”。
從前4個月的累計數據看,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固定資產投資和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6.8%和7.9%;
疫情沖擊下,我國糧食和能源等基礎工業保持增長,為抗擊疫情、推動經濟恢復奠定堅實基礎;2.1%的物價漲幅與美國8.3%、歐元區7.5%的漲幅相比,呈溫和上漲態勢;
4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至4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2%,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轉型態勢持續……
在哈電集團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在生產作業(5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4月中下旬以來,疫情形勢總體呈下降態勢,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部分地區,復工復產有序推進。5月以來,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貨運物流持續恢復,全國發電量等一些實物量指標也在改善。”付凌暉說,5月份經濟運行有望改善。
匯聚政策合力 上下同心共克時艱
4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圍繞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這次重要會議強調: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
“這幾個方面都要兼顧好,不能單打一。這是一個高難度動作,是對各地區各部門的重大考驗,要認真落實到位。”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在近日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說,疫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攔路虎”,必須科學精準有效防控疫情,為經濟社會正常運行創造根本前提。
面對復雜嚴峻的形勢,我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落實已經確定的政策,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機調控力度,穩住發展基本盤。
財政貨幣政策以就業優先為導向,穩住經濟大盤;部署進一步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舉措,確定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措施;今年3.65萬億元新增專項債額度中用于項目建設的額度全部下達,支持有效投資發揮關鍵作用,20條促消費政策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多種政策工具協同發力。
“收到2.36億元留抵退稅款,信心更足了。”內蒙古恒星化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佳樂說,有了這筆資金,企業計劃進一步擴大生產,再增加一些就業崗位。
應對超預期因素沖擊,著力穩住市場主體:全年規模約達2.5萬億元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加快落實,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首月已有8015億元退到145.2萬戶納稅人賬戶;出臺加強金融服務、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23條政策措施;超30億元穩崗資金直達企業,失業保險穩崗位提技能等政策預計釋放4500億元紅利;著力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顧客在山東濟南一家商場的餐飲區用餐(5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國家統計局快速調查顯示,獲得增值稅增量留抵退稅的企業中,90%的企業認為改善了現金流,96.2%的企業表示對政策比較滿意;獲得存量留抵退稅的小微企業中,84.5%的企業認為改善了現金流、94.6%的企業比較滿意。
物流梗阻持續打通!5月10日,全國高速公路貨車流量為721.3萬輛,比4月10日增長25.65%;鐵路貨物發送量、公路貨運量、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較4月18日分別增長5.71%、6.16%、1.12%。
江蘇省港口集團南京港龍潭集裝箱有限公司港口(5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我國通貨膨脹率和財政赤字率都處于較低水平,政府負債率處在合理區間,外匯儲備充足,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有較大空間,宏觀調控政策工具箱工具充足。”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研究室主任郭麗巖說。
上下同心、共克時艱。一系列“對癥藥”“組合拳”迅速實施,投資穩增長作用繼續發揮,消費有望逐步恢復,出口持續增長有利條件較多……
在安徽合肥百大周谷堆大興農產品物流園,司機在智能化門禁系統上掃碼進入(4月13日攝)。該園建立集測溫、核驗安康碼、數據收集等功能的智能化門禁系統,進場駕乘人員不用下車即可快速核驗,實現防疫測溫智能化、人車追溯數據化。新華社記者杜宇攝
談及全年經濟走勢,付凌暉說,疫情擾動不會改變我國經濟平穩運行趨勢,在各項政策支持下,國民經濟將會加快恢復,實現企穩回升。
保持戰略定力 化挑戰為機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將人民幣在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中的權重從10.92%上調至12.28%;多家國際資管機構在上海申請參與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試點……疫情壓力下,外界看好中國、加碼中國步伐不停。
“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沒有變,韌性足、潛力大、空間廣的特點也沒有變。在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措施的支持下,中國經濟能夠克服疫情影響,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付凌暉說。
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孤店子鎮紅衛村,春新生態家庭農場農民駕駛農機耕地(4月2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助企紓困“30條”、培育壯大市場主體“30條”、建設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實施方案……從一季度疫情“陰霾”走出的深圳,紓困改革政策接連出臺,4月全社會用電量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
吉林全省糧食作物完成播種已超八成,速度快于上年同期;5月16日起,上海分階段推進復商復市,預計6月份全面恢復全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5月16日,市民在上海市徐匯區一家超市內購物。當日起,上海將分三階段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新華社記者 丁汀攝
困難挑戰下,中國展現出的堅韌和活力,成為戰勝疫情、推動經濟盡快回歸正常軌道的強大支撐力量。
4月26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研究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問題。這一立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部署,對保障國家安全,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擴大內需,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強大而有韌性的國民經濟循環體系……堅持改革、開放、創新,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激發出強勁持久的增長動能。
“風物長宜放眼量。中國經濟又處在一個攻堅克難、爬坡過坎的關鍵時刻,我們面臨的依然是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只要我們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就一定能夠化挑戰為機遇,迎來柳暗花明,這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邏輯。”韓文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