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0日電? 題:保護公平競爭激發市場活力——反不正當競爭法實施30周年我國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工作綜述
新華社記者趙文君
規范經營者促銷行為、對互聯網不正當競爭等行為進行規范,禁止商業賄賂,持續推進商業秘密保護……反不正當競爭不僅涉及經營者的權利,也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自1993年實施至今30年來,著力完善監管執法、深化公平競爭倡導,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20日,市場監管總局在京舉行反不正當競爭法實施30周年座談會,發布了反不正當競爭法實施30年以來十大影響力事件、十大行政執法案件,這其中絕大多數是近十年的工作成果。
據統計,反不正當競爭法實施30年來,全國共查處各類不正當競爭案件75.7萬件,罰沒金額128.8億元。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中國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年度報告(2022)》顯示,2022年,市場監管總局連續第五年部署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專項行動,查辦各類不正當競爭案件9069件、罰沒金額約6.2億元。
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我國第一部促進公平競爭、規范市場競爭秩序、維護市場經濟健康運行的基礎性法律制度,反不正當競爭法歷經2017年全面修訂、2019年修改完善,目前第三次修訂工作正在推進。
近年來,為適應科技產業創新發展和競爭格局的變化,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加強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管,重點加大社會關注度高、群眾反映強烈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查處力度,營造誠信守信的市場環境。
針對“掐尖式并購”、平臺“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行為,市場監管總局打出一系列監管“組合拳”,既破解線上消費痛點堵點,又鼓勵消費新模式新業態在創新中發展、在規范中完善,厚植我國數字經濟競爭優勢。
例如制定出臺規范促銷行為暫行規定,進一步規范經營者促銷行為,真正打造讓群眾放心的消費環境。針對網絡經濟不正當競爭的突出問題,出臺禁止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為若干規定,持續加強互聯網、電子商務、直播平臺領域監管。對利用“網紅效應”虛構評價、雇傭“刷手”刷單炒信、虛假宣傳等行為進行集中曝光和處罰,線上市場競爭生態得以優化。
在座談會上,作為企業代表的淘寶天貓商業集團副總裁劉楠說,無論是平臺還是入駐平臺的上千萬商家,合規競爭必須是底線。從長遠發展看,平臺企業的競爭合規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吸引廣大經營主體和消費者。騰訊集團公共事務副總裁馮宏聲則表示,從企業層面看,能否合法合規參與市場競爭,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更是企業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商業秘密是企業重要知識產權,對企業生存和創新發展至關重要。在市場上,一些企業往往對商業秘密保護認識有限,不清楚應該采取什么保護措施。近年來,市場監管總局在商業秘密保護上進行了有益探索。
自2022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啟動全國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工作以來,今年9月已啟動第二批全國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一些地方走在全國前列,如浙江省率先制定了商業秘密保護的地方標準,重慶、黑龍江等地也都制定了相關工作方案、工作指引等,將監管執法與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上海交通大學知識產權與競爭法研究院院長孔祥俊表示,反不正當競爭,就是促進競爭和創新。隨著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新業態不斷發展,加強商業標志和商業秘密等商業成果保護,能有效激勵和促進科技創新。北京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肖江平說,通過反壟斷保障市場充分競爭的同時,還需要通過反不正當競爭保障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