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于中央美術學院展出的“閱壤——月壤科研成果主題藝術展”上,中國科學家和藝術家通過高科技手段,讓人們領略細如粉末的月塵中隱藏的美麗微觀世界。
2020年底嫦娥五號完成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從月球帶回1731克月壤。中國科學家對嫦娥五號樣品的研究刷新了人類對月球演化的認知。
技術人員用355微米孔徑的篩子,從獲得的月壤樣品中篩出較大的146個顆粒,給每個顆粒編上號;顯微攝影專家把沉重的器材搬到科學家的實驗室;藝術家指導如何在拍照時打光,如何為照片調色;科學家琢磨如何把微小的月塵固定住,營造適合的拍攝環境。
他們給月壤顆粒做了高清CT,根據內部結構為它們分類;又利用景深合成顯微攝影技術,給每個顆粒都拍了高清照片。在高清CT和顯微攝影的基礎上,計算機專家制作了月壤顆粒的三維重建,又模擬了嫦娥五號著陸區正午時分太陽光強度和角度,呈現出這些月壤顆粒還在月球原地本來的樣子。
展覽策劃創制團隊成員、中央美院教師王沂介紹,這次展覽中,科學家、藝術家、工程師基于各自所學,集思廣益,共同創制,既有嚴謹的知識性,也有互動的趣味性,更有美感的新體驗。
記者:王晨曦 喻菲 楊春雪
新華社對外部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