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5日電 要說目前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熱潮的,莫過于已躍居冬奧“頂流”且“一墩難求”的吉祥物“冰墩墩”了。但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部長陳寧介紹,冬奧會上還有很多觸目可及的文化寶藏,在不動聲色地向世界傳遞著中國文化的魅力。
2月14日,觀眾在頒獎廣場與“冰墩墩”合影。新華社記者丁汀攝
“如果沒有文化,體育是失色的。”陳寧一到文化活動部,就體會到了國際奧委會(IOC)這個說法的深意。
每一屆奧運會,必然也同時是文化的盛會。她意識到:“體育和文化之間是相互搭載的關系,有了文化,體育才能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有了體育,文化才能有更豐富多彩的內容。體育和文化從來是不分家的。”
“頂流”“冰墩墩”——中國文化代言“墩”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盼盼”,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福娃晶晶”,再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冰墩墩”,熊貓連續成為三屆體育盛會吉祥物的原型,也成為中國文化最好的代言人之一。
本屆冬奧會,吉祥物最初的創意其實來自北方民間小吃糖葫蘆,又叫“糖墩兒”,但最終修改為帶冰殼的熊貓形象。
北京冬奧會吉祥物設計總執行劉平云講述從最初冰糖葫蘆造型到最終設計出“冰墩墩”的故事。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陳寧解釋說,改為熊貓,因為中國的大熊貓本身已經是一個國際普遍接受和喜愛的形象。但光有熊貓肯定是不夠的,陳寧認為,“冰墩墩”的殼是關鍵。為了體現特色,這次給熊貓套上冰殼,既有冬季冰雪特色,又保留了民間文化——“糖葫蘆過年舉一個”,所以這個殼也是甜甜的糖殼。“同時,加了殼之后,它的氣質也變了。這個外殼又像宇航員的外衣,跟我們的太空夢相連。”
金色花環的特制版“冰墩墩”只頒給冬奧會每個項目前三名的運動員,因此更是受到廣大運動員和網友的熱捧。已經站上一次領獎臺的匈牙利短道速滑選手劉少林說,要再贏一個送給妹妹。對此,陳寧也感到與有榮焉。
2月12日,紀念品頒發儀式工作人員擺放“冰墩墩”紀念品。新華社記者許暢攝
陳寧笑言:“‘冰墩墩’火了我當然很高興,但也有個幸福的煩惱,就是每天都有人跟我要墩墩,可是我真的沒有啊。”
“人在畫中游”——國際奧委會官員被“美哭了”
現在到每一個場館,陳寧都覺得很驕傲。因為無論是第一眼看到的場館景觀設計,還是場館里DJ播放的音樂、體育展示、包括解說,都是文化活動的內容。而令她最自豪的是,國際奧委會官員對視覺和景觀設計給了非常高的評價,甚至被感動落淚了。
對于場館景觀設計的突破,陳寧到現在還記得那一天。那天很晚了,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形象景觀藝術總監林存真帶著設計團隊的年輕人舉著電腦沖入了陳寧的辦公室。“她們很亢奮,為什么?因為我們一直希望把中國元素融入場館里的景觀設計,但國際奧委會的規范有嚴苛的標準,所以她們還是苦惱了好一陣子。但那天,她們找到了契合點。”
林存真和設計團隊把冬奧核心圖形和其來源《千里江山圖》《富春山居圖》的山水長卷擺出來后,山水的走勢、構圖節奏和色彩,竟與IOC的規范要求非常貼合。“我覺得這是她們的一個重大發現。她們用中國文化中的感性審美解決了IOC的理性要求。”
《千里江山圖》在北京冬奧會場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示例。
后來在與IOC進行視頻會議講解這個設計時,與會的IOC顧問、全球體育品牌專家西奧多拉竟然落淚了。林存真說:“當時我們隔著屏幕,看到她在抹眼淚,不知道是什么情況。但她自己講,是因為看到了這個設計后覺得很震撼,是感動得流淚了。”文化,確實有著打動人心的力量。
而等到IOC負責形象景觀的團隊實際來查看場館時,其中的顧問安波第一天就說,看到了一個最好的場館,第二天又說,看到了一個最完美的場館,到第三天的時候說自己已經沒有詞了,因為每一個場館都會給他驚喜。
最后,陳寧收到了IOC團隊負責人塞德里克的一封電子郵件。“一般來講,他都是有問題才會直接給我發電郵。但那天我接到的是一封熱情洋溢的表揚信。他說,確實是要感謝我們的團隊把這樣的景觀呈現出來,他也感到很驕傲很自豪。”
冬奧會開賽后,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場館運行團隊秘書長程淑潔表示,意大利隊對內場景觀印象深刻,說滑行時覺得和“冰絲帶”融為了一體。“實際上我們在鏡頭里也可以感受到,運動員好像在畫中游一樣。”陳寧說。
《千里江山圖》與北京冬奧會場館景觀設計示例。
中國字中國紅——潤物無聲的冬奧形象景觀
一般人不理解什么是“奧運形象景觀”(Look of the Games),它是指在所有的奧運會場館、地點實行統一的標識、裝飾系統等。林存真形容為,就是給冬奧會“化了個妝”。
怎么把中國文字融入冬奧會的景觀中,設計團隊下了大功夫。陳寧說:“外國人看中國字,感覺是畫。所以比如會徽,它是非常有力道的中國字,但它又是結合了很多要素的圖案。”在首鋼大跳臺的比賽中,伴著谷愛凌等冬奧健兒的一飛沖天,世界也無數次目睹了賽場旁巨大的“冬”字形會徽,成為運動員拼搏精神的完美背景。
2月8日,中國選手谷愛凌在比賽中。她的空中姿勢和“冬”字形會徽十分相似。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冬奧會上代表著各個項目的體育圖標也是。被譽為“冬奧小紅人”的體育圖標,實際上是文字的變形,靈感源自漢代篆印。
陳寧介紹,在推出“一起向未來”的冬奧主題口號時,他們也同時啟用了冬奧字體。“口號推出時就是用冬奧字體寫的,現在很多人也在找這個字體,但目前字庫還沒有搭建完,因為需要6000多字才能成庫,所以還在完善。希望未來能作為冬奧文化遺產,永久保留下來。”
2020年12月31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體育圖標正式發布。新華社發(北京冬奧組委供圖)
中國色彩的應用也獨具匠心。在一些場館,尤其是雪上,設計團隊大膽地采用了中國紅,而一開始國際奧委會是不接受的。“但我們堅持了,因為第一,中國在過年。第二,雪上是藍天、白雪和冷色的場館,我們認為要加一些跳脫的紅色,才不會被鏡頭‘吃’進去,也更有中國的特色。后來發現,加些紅色確實又應景又更適合鏡頭。所以最終得到了國際奧委會的認可。”
就連奧運獎牌金、銀、銅牌的色彩,廠家在生產時都細致地調到了完美。“絲帶的設計也是,顏色、材質、長短,都有匠心在其中。”陳寧還透露,獎牌的絲帶進行了防火處理,她親自拿打火機驗證過,確實防火。
記者:李麗、王璐、王恒志、李會平